在两年一届的BICES 2017展会上,国机重工集团清新而庄重的展台格外引人注目,其旗下老牌国企常林公司携5款产品精彩亮相,向业界展现了其品牌与实力。9月21日,展会期间,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工程师廖晓明向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畅叙了他的腾飞梦想。

胸怀梦想,重振常林雄风

  廖晓明,江西人,1962年1月份出生,20岁大学毕业即分配到常林,亲历了常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一路变迁,也见证了常林发展史上的三座“里程碑”。

  廖晓明认为,市场意识的树立对常林的发展影响较大,可以说奠定了常林发展的理念基石。在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上世纪80年代,常林主要生产以木材装载机为主的林业机械,彼时的常林人却早早生发出了市场经济的意识,将主要负责木材装载的设备换了个铲斗,参与到了为社会服务的大潮中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常林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。尤其是与小松的合作,引进先进技术,为后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此外,常林还派大量管理与技术人员到小松去学习。这批人员带回来的技术和理念极大推动了公司发展。“当时,常林产品主要以3吨装载机为主,我们就把它拿到小松去,请他们给我们做检测分析,给我们提改进报告。这对提升我们的核心技术帮助很大,可以说是奠定了我们的技术基石。”廖晓明说。

  1996年,常林成功上市,成为一家公众公司。在此之前,为了符合上市公司规范的要求,常林开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,这使常林逐渐成长为一家各方面运作都非常规范的公司,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石。

  陪伴常林一路走来,廖晓明认为,常林一直秉承着稳健发展的原则,这使企业没有经历太大的起伏波折,但也恰恰因为太追求稳健,企业发展较慢。2016年,在国机集团的主导下,常林成功重组,这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
  目前,常林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,正实施一系列改革和调整,期待重振常林当年雄风,给企业和员工一个好交待。

风云变幻,期盼稳健未来

  自从加盟常林,廖晓明就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紧密联系。35载的行业浸染,也使他对当下行业回暖有自己的看法。

  廖晓明认为,行业的本次回暖与上一轮相比有较大的区别。“从大环境来看,经过前几年的持续下滑后,工程量出现了增加,特别是PPP项目增长明显,市场出现了爆发性的需求。从产品来看,工程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大概七八年,客户此前购买的很多产品进入淘汰期,这也拉动了市场需求。”

  受行业大环境影响,今年1-8月份,常林的装载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另一个拳头产品——平地机的表现更加抢眼,增幅高于行业平均值。
“虽然市场表现不错,但是我们的产能却明显不足,这也不单单是我们一家的问题,整个行业都差不多。”在经历了漫漫寒冬,市场突然快速回暖后,主机厂与配套企业都出现了资源供应不上的问题。

  “在前几年市场不景气时,主机厂对供方的选择在压缩,都向优质供方集中。一旦市场回暖,这些供方的能力就出现不足。另外,一些供方因为看不清未来的市场走向,在设备投入和招工等方面都非常谨慎。无论是结构件,还是液压件厂家都存在这个问题。”

不忘根本,提升品质

  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,优秀产品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。在前几年行业形势低迷时,常林抓的重点工作就是产品结构调整:一方面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,同时对原来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。

  2016年4月1日,国三排放标准正式实施。为了应对国家标准的调整,常林前期做了大量工作,尤其是针对提升产品的可靠性,做排雷图,一个个做分析,确保产品可靠稳定。此外,针对用户对智能和环保的需求,常林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
  “我们955N这款主打产品,节能效果非常明显。有一年,用户在武汉组织了一次招标,邀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负责节能方面的检测。当时很多厂家都参加了。最终经过第三方检测,常林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”

  “在这一轮应对国三标准的升级中,我们又对955N进行了智能化升级,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对象,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块,这样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,也节约了燃料,产品的智能化提高了很多。”

  目前,业内使用的智能化控制、传动、变速箱等相对比较传统,常林已经结合国外的发展,与国机集团旗下的天工院合作研发高端产品。廖晓明表示,“常林的变速箱、驱动桥都是自己生产的,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在行业里也有口碑,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。因此,我对向高端化发展充满信心。”

  为了抢占先机,常林还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形势,积极研发新产品、开拓新市场。“当前,我们产品研发的战略方向就是首先把装载机、平地机等主导产品做好,然后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导向,寻求新方向。

  涉及到新领域,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,必须满足三个条件,一是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,二是要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,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。

  现在已有意向项目,正在着手调研。”廖晓明对常林未来的蓝图有着清晰的规划。